学术园地 - 浅析固原秦长城的历史作用
浅析固原秦长城的历史作用

学术园地 加入时间:2018-2-7 10:32:57 作者:陈小龙  访问量:1982
  •   摘要:固原自古是关隘重地,历来为兵家所争,而固原秦长城也是军事争霸的产物,历朝历代都进行了修缮,现虽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但其历史作用可见一般,下面笔者就固原秦长城在当时的历史作用作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固原 秦长城 历史作用 
                
      一、固原历史沿革
      在旧石器时代,固原地区已有人类生活的踪迹,也就是说,固原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是以磨制石器和组合工具制造为开端的,在固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和遗址也有几十处,如海原菜园遗址(海原原属固原管辖),原州区中河乡齐家文化类型遗址,隆德北首岭类型遗址等,由此可见,固原地区文化底蕴是相当深厚的。
    公元前201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夏代属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制文明过渡的一个阶段,笔者看来,人类进入了文明时期,而此时的固原地区属游牧部落聚集地区,主要有鬼方、羌方、昆夷等,这些游牧部落饲养马匹,军事势力雄厚,作战时善于长途奔袭,由此造成秦汉时期固原地区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一个混合地带。由于游牧民族长期以强有力的军事为依托骚扰农耕世界,历代统治者想尽一切办法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据《史书。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逐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据胡。”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开始修建长城,在这一时期,固原地区森林茂密,水草丰美,适宜游牧。而匈奴人是逐草而居的马背上的民族。此时,与农耕世界不断的接触,融合,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农耕世界的主宰者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这种势力,秦长城的修筑由此可见一斑。
      二、秦长城的历史作用
      固原秦长城贯穿西吉、固原、彭阳三个地方,长约400里左右,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而修建的,对于固原秦长城,我们不仅仅看它的军事作用,在其它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1、军事作用
      秦昭王时期,秦国已感觉到了匈奴的严重威胁,因固原地处清水河谷地,水草丰美,匈奴人对于丰美的水草垂涎三尺,为了发展其牧业经济,匈奴不断的侵扰秦国北部,引发了严重的军事危机,其实质是农业封建统治者与牧业统治者的争锋,为了抵御匈奴对农耕世界的侵扰,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和领土完整,不断的加强对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戒备。这种以静牵动的防御工事呼之欲出,构建成了易守难攻,坚固的防御体系。
    秦长城的修筑,保障了秦国当时的军事优势地位,秦朝修筑长城并非秦朝当时国力贫弱,胆怯匈奴等少数民族,实则是为了弥补军事上的势力。因为匈奴等少数民族作战以骑兵为主,善于长途奔驰,而此时的秦国以步兵为主,明显的处于劣势,为了达到和匈奴少数民族的军事上的抗衡。保证军事实力不被削弱,从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作用
      正由于秦长城的军事保障作用,才使得长城沿线的各民族和平相处,中国自进入铁器时代,农业,手工业各经济部门发展很快,而固原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当时少数民族理想的栖息之地,汉民族历来“安土重迁”对和平稳定的农耕生活尤其向往,而固原处于农耕和游牧的交界地带,时常会发生一些军事冲突,这种冲突主要以匈奴等少数民族劫掠中原农耕世界的财物和人口为主,这也是匈奴的少数民族的一种主要的经济来源,相对于匈奴少数民族而言农耕世界的人们一般努力的提高农业耕作技术,及人口的增长来发展经济,一方以和平的与世无争的农业生产为主,而另一方以游牧的掠夺为主,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农业生产本身比较脆弱,加之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我们从后世来看,在宋代少数民族将掠夺农耕世界称之为“打草谷”一般 抢掠的是粮食、人口、金银财物,这些都给农耕世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当然在秦时也不例外。当长城修筑起来时,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相对安定下来,使长城沿线和平相处,并设立榷场,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可以说秦长城是一条民族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纽带。对于农业生产的中原人民来说,游牧民族的一些生产生活必须品要依靠农业供给,长期的劫掠也不是办法。由此,游牧民族就在长城沿线同农耕世界的人们进行贸易,用他们的马匹等换取农耕世界的布帛、粮食、铁器等,这些当然都有一定的场所—榷场。
      秦长城的修筑,加强了农耕世界的安全,抵御了游牧民族的侵扰,使得农业生产能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进行,大大的发展了农业经济,使农耕世界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政治作用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与其内在的因素息息相关(如其本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但外在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固原地区在秦惠文王时期,才正式纳入秦帝国的统辖,也是宁夏最早纳入县级行政建置的地方,在秦朝,固原地区属北地郡管辖,郡所在今天的静宁县一带。境内又设有乌氏县,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且修筑长城。长城的修筑是一项繁大浩荡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这些是无从谈起的。秦的律法本身是非常严苛的,在严刑峻法的威逼下,黔首起义此起彼伏,在修建长城之后,秦修建了通达各地的驰道,加强了中央与边地的联系。匈奴少数民族一般会在农耕世界百姓起义之时,乘机入主中原,而长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匈奴少数民族的入侵,在一定时段内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
      4、文化作用
      固原地区固然算不上“中华文化的摇篮”但是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也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固原位于清水河流域,位于关中和塞外的中间地带。故此,固原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固原地区出土的大量文物足以证明固原的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游牧文化崇尚自由,个性化比较浓烈,而农耕文化讲求的是平和,泰然的文化,而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游牧民族一直想把自身的这种文化强加于农耕文化之上,但由于农耕世界文化的顽强抵抗,这种强大的方式也无济于事,对于文化上的侵略,农耕文化会自觉的抵制。长城给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之间设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了农耕文化免受胡骑铁蹄的蹂躏,发展延续了华夏文明,但这种作用只是一时的,并非长久的、华夏文明的延续得益于长城的保护。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华夏文明在劳动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奋力前行的。
      历史的固原是一个军事重镇,也是各种历史文化的交融地,固原秦长城在当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延续了华夏文明传承了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薛正昌. 固原历史地址与文化「M」.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4月
      [2]徐兴亚.西海固通史. 「M」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
      陈小龙  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固原市原州区高平路市委党校北西北农耕博物馆)
      电话:18395069637
      邮编:756000





  • Copyright 2018-2018 Northwest Farming Cultur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ICP/IP地址备案编号:宁ICP备18000000号 安全备案:宁公网安备64040202000066号
    地址:固原市新区北京路西北农耕博物馆 电话:0954-286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