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北原东汉墓
宁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工作站
1992年5月,西郊乡和平村农民在承包地内平地时发现砖室墓一座。我站闻讯后,及时前往现场,对该墓进行抢救和清理。清理时间自5月13日至23日。现将墓葬清理情况介绍如下。
墓葬位于固原县古城墙北50米处的北原平地上(图一)。封土已被早年平整土地时铲平。墓室顶部距耕土50厘米,墓室保存尚好。该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六部分组成。全长8.76米,墓向198度(图二)。墓道长2.1米,宽1.1米,墓道底与甬道平行。甬道长1.2米、宽1米。高1.34米。前室呈正方形,边长3.2米、高4.14米。后室进深3.86米、宽2.225米、高1.9米。左耳室进深2.86米、宽1.2米、高1.6米。右耳室进深3.8米、宽1.2米、高1.6米。墓室前室呈穹窿形。后室、两耳室、甬道均为单砖券顶。墓底除前室为“人”字形铺法外,其余均为错缝平铺。墓室底除后室比前室高出12厘米外,其余均和前室底平行。墓壁砖墙错缝平砌,墓砖长35、宽16、厚6厘米。在前室四角距墓室底1.46米处,用一块砖磨制加工成前端呈圆糟、后端呈条状的灯台嵌在墙壁内。封门砖墙有两道:第一道在墓门口,由于早年被盗,封门砖上部被毁,从残存部分看,有内外两层砖,封门砖墙向墓门两侧各延伸0.65米第二道封门砖墙与第一道封门相距0.34米,砖墙两头各嵌人墓壁10厘米。内外两道封门砖的砌法均采用错缝平砌。此墓早年被两次严重盗扰过。墓内骨架已毁,残存铜质棺环2件,铁棺钉3件。
随葬品位置均经扰乱,残存器物40余件,有陶、铜、铁、鎏金、漆器、五铢钱等,现按不同质地分述于后。
1.陶器
罐4件。分为二式。
Ⅰ式:2件。灰色泥质硬陶。侈口,卷唇,束颈,鼓腹,平底,素面。1件口径9、底径7、腹径16.5厘米(图三,1)。另1件较小口径4.6、底径4.6、腹径8.7、通高7.4厘米(图三6)。
Ⅱ式:2件。肩部饰旋纹,腹部饰粗绳纹。其中1件口径1L5、底径14.7、腹径2巧、通高17.8厘米(图三,2)。
瓶1件。口微侈,束径,折肩,壁内收,平底,素面,口径6.8、底径7.8、高16.4厘米(图三,5)。
量1件。直口筒形,平底,素面。口径10.4、底径10.4、通高9.4厘米(图三,4)。
仓1件。泥质灰陶。敛口,侈沿外卷,折肩,腹较直。肩部饰凹弦纹二周。口径6.8、底径14.6、通高26厘米(图三,3)。
2.铜器
刀2件。形制相同,刀耳平直,刀前锋呈斜刃。柄端呈梯状,刃部楔形,锋利。长53、中宽2厘米。其中一件已残,残长39厘米(图四,6)。
扣器2件。形制相同。漆器口沿扣器,凹糟内残存有漆器朽木痕迹。外径23.9、内径22.9厘米(图四,2)。
漆器底座1件,底部残存有漆器朽木痕迹,有烧痕,底边有一周小乳钉(图四,1)。
环6件。大小不一。
扣饰2件。相同。长7厘米(图四,5)。
泡饰4件。圆帽形,中间有铆钉,大小不一(图四,4)。
饰件1件。用四菱形铜条制成,近似s状,断面呈菱形,通高2.8、宽2.9厘米(图四,3)。
五铢钱110枚。可分两型。A型(图五,1)与洛阳烧沟汉墓第三型(图九五,1) 相似。B型(图五,2)与洛阳烧沟汉墓(图九四,7)接近①。
3.铁器
炉1件。敞口,圈足,内壁涂一层2厘米厚的黄泥,炉身厚1.5厘米,外壁大约2—3厘米的锈层,内距口沿10厘米有五个箅孔,通高21、口径25、底径23厘米(图六,1)
灯2件。1件浅盘,高直柄。通高18、口径19、底径12.5厘米(图六,4)。另1件圆浅盘没柄。残。高3.5、口径12、底径11厘米。
环首刀1件。环首,直身,前锋为斜刃,长4巧、中宽2.5厘米(图六,7)。
剑1件。残长28、宽3、厚0.9厘米(图六,6)。
4.其他
鎏金四叶蒂形铜饰3件。两件形状相同,呈长方形。素面鎏金,长14.5,中宽6.7厘米(图六,2)。另一件形状呈圆形,在中间插入一圆形铜铆钉(图六,3)。
琉璃瑱2件。似圆柱形,腰细,如喇叭形,中间穿一孔,呈淡兰色,半透明。1件长1.5、柱径0.9、孔径0.2厘米。另1件长1.2、柱径0.9、孔径0.2厘米(图六,5)。
砺石1件。细沙石制成,长1.9、宽35、厚0.4厘米。
鸡蛋1件。已成空壳,长4.7、径3.8厘米。出土时盛放在陶瓶内,置于前室穹窿顶上。
漆器碎片3块,较完整的有2块,从胎质看,主要为木胎。漆器碎片胎较薄,表面光滑。里髹黑漆,外髹朱漆。花纹以朱漆卷云纹为主,有一人骑在怪兽之上,似腾云拉弓状。还有虾等海生动物纹饰。笔法娴熟,线条流畅。
此墓距固原古城北墙50米,古城在汉代属高平城,为安定郡治所,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别在古代西北的军事防务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汉时期的墓葬遍布宁夏各地,特别是1964年对固原西郊鸦儿沟汉墓的发掘,1983年对固原北原汉墓的发掘②,较为重要,在此地发掘的汉墓以砖室墓为主,墓室有单室、前后二室等。随葬品种繁多,除常见的壶、罐、井、灶外,还有镜、矛、刀、铁剑、货币、车马具等,反映出东汉时期社会生活在固原地区的丰富多样。在对这一时期墓葬发掘、清理的同时,对固原这座古城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如近年来在城址内出土了许多陶井圈、陶水管及板瓦和筒瓦。从这座规模较大、结构严谨的汉墓和出土的铜刀,铁剑等兵器看,笔者认为此墓应与这座古城有关。
关于此墓的年代,虽然随葬品中未发现有记年铭文,但从墓葬的结构形制和随葬器物等方面的情况分析,还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此墓与洛阳烧沟汉墓(图二八,7)第三型墓葬相似③。出土的鎏金四叶形铜饰,与洛阳烧沟汉墓(图八九,3、6)相似④。出土的琉璃瑱与洛阳烧沟汉墓(图九一,10)相似⑤。综上所述,该墓的年代应属东汉中晚期。虽然随葬品所剩不多,但出土的鸡蛋为目前汉墓所少见,值得注意的是鸡蛋出土时并不在墓室之内,而是置于穹窿顶外部上面,这种陪葬方式是否于当地的葬俗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加发掘与整理的有:耿志强、杜李平、樊军、陈安位。杜李平绘图。
执笔者:耿志强
注释:
①③④⑤《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9年。
②《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1985年。
本文出自:《考古》 1994年第4期,334-337页。